11日,央行逆回购操作连停时间纪录被刷新至33个工作日,但随着年底临近,货币市场流动性逐渐进入波动高发期,央行不太可能一直保持“沉默”。有观点认为,央行逆回购连续停摆是在“憋大招”,降准或随后就到。但综合来看,年底降准可能性并不大,下一次降准窗口可能在春节前打开。
11日,央行未开展逆回购操作。这是10月26日以来,央行连续第33个工作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也是自那时开始,央行短期流动性投放几乎陷入停滞。关于这背后的原因,市场上主要有如下两种看法:
一是流动性仍合理充裕,资金成本仍低,还没到迫切需要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地步。12月初以来,银行间市场代表性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最低跌至2.44%,12月11日DR007回到2.52%,仍低于2.55%的央行逆回购利率。这意味着,市场参与者从二级市场融入资金的价格,甚至比从央行处获取资金的价格还低,对央行投放流动性的需求不强,央行也就没有必要净投放流动性。
二是为稳定汇率有必要维持适度利差,避免市场利率过低。近几个月,随着市场利率下行,中外利差收窄,部分期限的中美国债利率发生倒挂。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中美利差之间表现出较强相关性。鉴于12月美联储加息概率较高,控制短端利差在合理区间仍有必要,流动性不宜过度充裕。
不过,随着年底临近,货币市场流动性逐渐进入波动高发期,短期资金面已出现边际收敛迹象,货币市场利率也从低位反弹,后续仍存在上行可能,央行不太可能一直保持“沉默”。有观点认为,不排除央行直接降准,在投放长期流动性、推动信用扩张的同时,兼顾年底流动性维稳需求。
但基于前述两点考虑,预计央行对短期内大规模投放流动性仍会比较谨慎。
首先,年底有大规模财政支出,不考虑时点因素影响,年底流动性总量是有保障的,对于企业缴税、监管考核等时点性因素可能引起的流动性波动,央行可以在财政支出到来前通过逆回购、MLF等工具进行调节。如果实施降准加上财政大额投放,势必会大幅推高流动性总量,难免会造成货币淤积在市场上。
其次,年初个人购汇额度将重置,在年底、年初这个时候降准,可能影响市场汇率预期,加剧汇率波动。
最后,本月有两笔合计超过4000亿元的MLF到期,倘若央行确实有意在月内开展MLF操作,较大概率是通过置换式操作进行,即不续做MLF而实施降准,但央行目前已对第一笔到期MLF进行续做,年底前再开展MLF的理由就不足了。
总的来看,年底前再降准的可能性并不太大。不少市场机构预计,2019年春节前或是较好的降准时间窗口,因春节前后流动性摆布需求大,且存在例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