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大加密货币矿机公司的上市申请,已经有两家遭遇了重大挫折。比特大陆仍在等待聆讯和上市进展。尽管目前来看,其是加密货币公司上市成功概率最大的一家,但变数仍然存在。
区块链公司上市连遭重挫,让不少行业人士恐慌。这里有两个结论可以缓解焦虑:上市失利更多是公司自身问题,不具有行业普适性。同时香港仍在对区块链表达欢迎姿态。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上市受挫事件背后不单是公司自身隐患问题,更呈现着香港监管环境的悄然变化。
上市连遭重挫
从2018年5月到9月短短4个月时间,全球三大矿机公司和三大交易所之一火币扎堆行动,纷纷赴港冲击上市。
5年成果,一朝收割。这批公司大多集中诞生于2013年,在2017年的加密货币牛市中销售额和用户量获得惊人成长,最高甚至超过800%。在持续的币圈熊市中,用过去成绩在资本市场上换得“输血”,无疑是现阶段区块链公司的最佳选择。
其中嘉楠耘智动作最早,于5月15号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亿邦国际紧随其后,6月26号递交招股书。8月,火币收购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01611.HK)73.73%的股权,此举被解读为“借壳上市”。9月26号,占据全球矿机份额74%的比特大陆递交上市招股书,成为此轮加密货币上市申请潮中引人关注的收尾。
不幸的是,这些区块链巨头公司没有等来预期中的收获季。
最先提交上市申请的嘉楠耘智也最早迎来了上市结果。11月14日,香港联交所在官方网站中更新了嘉楠耘智的申请状态——“失效”。这意味着嘉楠耘智此次赴港冲击上市宣告失败。
嘉楠耘智此前曾大幅下调上市募股金额。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嘉楠耘智资金筹集目标从今年早些时候的10亿美元降低到至少4亿美元。可惜的是,降低募资金额仍然未能帮助这家公司成功实现上市计划。
另一家矿机公司亿邦国际也在上市途中遭遇重大挫折。10月亿邦国际卷入网贷平台银豆网“讨债门”,有维权者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举报材料,质疑亿邦国际涉嫌P2P和洗钱,不应于香港上市。同时维权者向香港警方报案,有维权者展示香港警方邮件回复截图,表示香港警务处联合财富情报组确认收到报案邮件并进行处理。截止到12月10日,亿邦国际在香港联交所公布的上市申请状态中仍属于“处理中”。如今距离其上市结果公布6个月期限只剩下十几天时间。
我跟多名熟悉矿机行业和资本市场的人士交流时,他们均表示未听闻亿邦国际可能成功上市的消息,按过往经验如此接近上市时间点却未有乐观消息传出,且发生重大维权危机,很可能意味着无法通过港交所批准上市。
是公司问题,还是行业问题?
两家矿机巨头冲击上市接连遭遇重挫,引起行业内不少人的恐慌。不少业内人士跟我聊天时,流露出同样的困惑——他们上市受挫,到底是公司自己的问题,还是港交所对整个加密货币行业抱有疑虑?
从目前获得的信息判断,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嘉楠耘智和亿邦国际冲击IPO遇挫,主要是因为公司自身的隐患问题,没有更多的证据表明具有行业普遍性。
亿邦国际遭遇的维权危机来自P2P行业爆雷。此前互联网金融平台银豆网公告称由于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永刚失联,资金无法兑付。一批维权者发现银豆网有数亿资金流入了亿邦国际的关联公司,且有几笔是通过私人账户转账。维权者因此质疑亿邦国际跟银豆网案件有关,涉嫌虚增销售收入。而亿邦国际则称维权者质疑不实,表示收入增长“受益于比特币交易的迅猛发展”。
不少消息在报道时,将亿邦国际的“欠债门”事件和其主营区块链业务混为一谈。实际上这属于事实不清。若亿邦国际因此不能上市,其监管风险源自相关联的P2P业务,和区块链及加密货币并无直接联系。
嘉楠耘智此次赴港上市超过6个月期限失效的原因并未公布。但我们可以从此前其在中国大陆新三板上市,遭遇三次反复质询窥见一斑。在三次质询中,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质疑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公司个人客户占主导、和上市公司鲁亿通的股份支付问题以及国家监管政策的风险。
其中前两者属于公司特殊问题。第三者具有行业普遍性,但当上市地转移至香港时此问题则不再成立。由此可见,嘉楠耘智此次赴港上市申请失效,很可能同样源于公司具体问题而非行业。
对于恐慌的人们来说,这里还有一颗更大的定心丸:香港对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依然在主动发出“欢迎”的信号。在香港交易所的官方网站上,在显眼位置放置着硕大标题——“香港交易所探索区块链”。
众人期盼已久的“区块链第一股”头衔未必送不出去。目前看来,比特大陆是上市可能性最大的加密货币公司。作为最晚交表的矿机公司,比特大陆距离提交申请才过去2个月,还有4个月时间等待和参与港交所的聆讯。
此前有消息传出多个比特大陆在港交所上市的临时代码,包括90027和810004。不过我跟证券专业人士交流时,他们表示临时代码是各家券商为有可能上市的公司提供资料展示平台,跟比特大陆能否成功上市并无关系。
上市背后的各怀心思
尽管看起来冲击IPO的时间和动作都相当一致。但这几家区块链公司上市心思各不相同。
比特大陆、嘉楠耘智和亿邦国际在比特币矿机市场中分列全球第一、第二和第三。但三者的矿机市场占有率却呈现两极分化。说起来是前三名,但第二和第三名的总量加起来还不到第一名的1/3。
三家公司招股书数据显示,全球市场占有率全三的公司若按销售额计算分别为74%,6.3%和4.5%,若按销售量计算分别为66%,20.9%和3.7%。
嘉楠耘智、亿邦国际和比特大陆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面对着一个几乎垄断整个市场的对手。对于这个行业的老二老三来说,矿机销售带来的现金流并不十分惊人,在全球吃下更大矿机市场份额的可能性也不大,故而更早流露出参与传统资本游戏的意图。
2015年8月亿邦就已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16年其创立矿机业务“翼比特”。2018年2月,亿邦国际发布公告称因“资本市场发展及公司经营发展战略需要……拟在境外上市”,申请在新三板停牌。4个月之后即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
2016年嘉楠耘智试图在国内A股借壳上市。2016年6月鲁亿通(300423)发布公告拟30.6 亿元收购嘉楠耘智,但停牌半年后宣布终止。2017年8月,嘉楠耘智申请上市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对其进行了三轮问询,质询问题遍及财务明细、持续经营能力、监管政策风险等各方面,但最终仍然未能成功上市。
“这两家公司基本上到后期都变成纯资本运作了,矿机业务是服务于资本的。”一名熟悉比特币矿业的内部人士告诉我。
相比起这两家公司,比特大陆对传统资本的兴趣更晚。2017年比特大陆才接受了第一轮融资。2018年6月到9月则飞速走完了三轮资本操作:2.927亿美元B轮、4.42亿美元B+轮融资、申请上市。
比特大陆的上市动作比起另两家公司几乎慢了2-3年。不过与其说这是它对于传统资本的迟钝,倒不如说是对于传统资本的傲慢。比特大陆和币安都曾经多次表露过,自己对于“不缺钱”的自信。
在经历过3年不同的发展路线后,全球三大矿机公司如今殊途同归。熊市到来,矿机销售额和交易所成交量都一落千丈,两者距离最高峰均跌落90%。2017年牛市中大赚后积累的资金,在这场寒冬中显得岌岌可危。没人知道冬天会持续多久,几十亿美金营收此刻看来也匮乏得让人焦虑。他们急需转换自己的输血场所——从加密货币市场转向传统资本市场。
加密货币乐土是否仍在?
另一个关键却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他们选择香港上市,是否是最正确的选择?香港还是过去以为的加密货币乐土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香港仍然是加密货币的乐土。不过这块乐土已经没有从前那么愉快了。
相较中国大陆,香港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一直相当开放。这些加密货币公司不约而同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点,一个主要目的即是为了规避国内对加密货币的严格监管。
2018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文提示《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时近中国针对ICO和关闭国内交易所的“九四禁令”一周年,业界普遍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监管层重申对加密货币的严格监管态度,短期内未看见监管松绑的可能性。
不同于中国大陆监管层的严格限制,香港对于加密货币持有更大的监管灵活度。此前全球排名前20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中,有超过7家位于香港。
嘉楠耘智和亿邦国际此前均在国内证券市场谋求或实现过上市,但其后均放弃国内上市转战香港。可惜从如今的上市结果看来,香港未必还是之前那个他们想象中的“加密货币乐土”。
目前,香港针对加密货币市场的监管正在逐步收紧。11月1日,香港证监会发布《有关针对虚拟资产投资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销商及交易平台营运者的监管框架的声明》,针对数字货币等虚拟资产投资发布新规。
在新规中,香港监管机构对加密货币呈现出的态度与其说是“开放”,不如说是疑虑和谨慎。例如为了获得香港监管合规许可,加密货币交易所运营方需要频繁地向监管部门作出汇报、受到监察和受到审查——而时间要持续12个月甚至更久。
这意味着香港监管机构已经将手伸到了加密货币的市场中,过去的“自由蛮荒时代”即将结束。而监管的疑虑,无疑将增大加密货币公司上市的政策风险和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