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昨日在中国普惠金融(浙江)高峰论坛上表示,近年来,银行保险业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看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必须正视当前还存在一些长期的困难和问题。
具体看,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金融资源配置上,在农村还有一些服务空白地区;部分地方农村存在一些新现象,对农户、小微企业过度授信;此外,尽管农村信贷总量很大,但结构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推动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
“下一步,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在农村。农村金融服务的重点在于助推乡村振兴。”李均锋指出,金融机构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打好组合拳,抓好五个关键词,在改革、创新、协同、整合、平衡五个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产品服务方式;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平衡好防风险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关系。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李均锋表示,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推动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大银行和农村中小银行的关键性作用,也就是“抓两头、带中间”。
李均锋指出,农村信用社体制机制改革,是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改革的核心。
第一,要继续推动农村信用社坚守定位、回归本源,发挥好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作用。
第二,农村金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依然是改革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增强农村信用社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控风险的能力。
第三,要加强和完善省联社管理、指导、协调,服务县级农商行和县级农信社的能力和方式方法。
第四,要探索完善小法人的退出机制。对高风险法人机构,不直接破产退出,要探索推广引入新股东或由其他法人进行兼并重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有生有死、有进有退”,必须要建立退出机制。但退出不是简单地破产,而是要靠其他好的机构兼并重组等来实现。这样农村金融机构才有生机和活力。
农村金融新风险:部分银行“垒小户”
在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方面,在李均锋看来,要以加强政府引导为重点,完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财税、货币、土地、监管四个政策的协同效用,推动农村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在监管政策方面,李均锋透露,正在研究制定对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考核评估体系。估计近期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将出台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考核评估办法。
在整合信用信息资源方面,李均锋表示,要实现各条线、各区块,信用、交易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信用、缺信息的问题。
一是整合各条线涉农信息,把分散在农业市场、市场监管、税务、司法、环保、国土等部门的涉农信用信息整合起来。二是要整合各地信息,比如多地的经验是建立县、乡、村三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县里整合信用信息、建立信用信息平台。三是整合涉农统计信息。四是要建立涉农信息平台,依托金融机构现有的信息平台,有针对性地对接涉农企业自建平台、农产品第三方交易平台等,提升金融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李均锋指出,要以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为底线,把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之间的平衡。当前农村金融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风险,主要体现在农村金融业务的成本高、风险大,信息不对称,收益和风险不匹配;二是现在出现的一些新风险。比如,部分银行在过度竞争和考核压力下,出现“垒小户”现象,有机构争抢给小微企业授信,部分地区存在对农户和中低收入人群过度授信。此外,在农村地区,以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