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层不断喊话“推进新三板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一系列新三板新政应时涌出。
10月26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关于挂牌公司股票发行有关事项的规定》、《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业务指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评价办法(试行)》等多项政策,对新三板市场股票定向发行制度、并购重组制度及做市商制度等存量制度进行优化改革。
实际上,2018年以来,新三板市场境况更加令人心忧。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增挂牌的公司不足500家,较往年数据可谓是断崖式下跌。另一方面,市场融资额也持续惨淡。2018年前三季,新三板只完成594亿元融资,同比降幅超四成,今年全年的融资总额不足千亿成为大概率事件。
身处冷得不能再冷的市场,上述新政能产生多大的效用,业内对此莫衷一是,因而后续会否有另一批增量改革成为聚焦关键。
存量改革三箭齐发
全国股转公司表示,2013年以来,新三板市场逐步构建完善了“小额、快速、灵活、多元”的发行融资制度和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制度,挂牌公司融资规模和并购重组规模持续扩大。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完善直接融资体系,促进产业结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做市转让制度自上线运行以来,在促进价格发现、提升市场流动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2018年10月25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存量10908家;近六年来有6107家挂牌公司完成9811次股票发行,融资金额累计达4593.65亿元;348家挂牌公司完成367次重大资产重组,涉及金额合计达630.01亿元,808家挂牌公司完成877次收购,金额合计达1294.62亿元。
但随着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行股票发行制度、并购重组制度、做市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市场主体普遍反映,现行股票发行制度在流程优化、程序简化、效率提升等方面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现行重大资产重组制度在重组判断标准、暂停转让时限要求、恢复转让审查机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投资者适当性及人数限制等方面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对做市商缺乏专项评价,相关机制亟待进一步健全。对此,全国股转公司高度重视,在充分研究论证并征求市场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推出了相关存量制度的优化改革措施。
其一,建立做市商评价机制。
主要措施包括,在现有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基础上,建立单独的做市商评价制度。针对新三板做市制度特点,聚焦做市商做市行为,从做市规模、流动性提供和报价质量三方面对做市行为进行多维度评价。注重做市商评价结果的运用,根据评价结果对优秀做市商给予交易费用适当减免,最高达当季度转让经手费的100%等。
其二,股票发行制度改革。
主要措施包括,优化股票发行业务流程:实施并联审查机制,股转审查环节前置,对中介机构出具审核意见有明确时间规定,避免因为中介机构问题导致融资脱节。推出授权发行制度,小额融资更加简单,年度股东大会可以授权董事会1000万元的融资额度,后续发行无需再经过股东大会审议。此外,股票发行制度改革明确了全国股转公司终止备案审查的6种情况等。
其三,优化并购重组制度。
10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公告表示,新三板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发行人数不再受35人限制,并允许不合格投资者以受限投资者身份参与认购。不过持股平台,不能参与认购。同时,股转公司发布相关文件,对新三板重大资产重组作出5个方面的改进。主要内容包括,完善重大资产重组认定标准,优化重大资产重组停复牌制度,有望有效缩短挂牌公司因重组事项的停牌时间,避免出现“长期停牌”、“久停不复”现象等等。
全国股转公司还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各项改革部署,持续跟踪和评估制度改革优化的情况,为后续深化改革措施的推出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新政来得“有点晚”?业界莫衷一是
上述批量政策的出台,自然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关注。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认为,这一系列的文件的发布,涉及到新三板市场股票的定增、并购重组和做市商等,是过往实践经验的积累,对现有制度的全面优化、完善。
他认为此次改革有两大突破点。“一是不受35人限制、明确不符合公开发行的投资者可以以受限的形式参与资产重组的融资,扩大了投资者、投资机构范围;二是建立单独的做市商评价制度,借鉴了国际经验,对做市商进行了鼓励支持,这将有助于增加做市商的积极性,并减轻其费用负担。”
另一方面,市场人士更普遍的观点是新三板新政“来得有点晚”。
东北证券股转业务部董事总经理张可亮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纵观新推出的这些优化政策,确实兑现了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于今年8月在《中国新三板创新与发展报告(2018)》新书发布会上演讲的承诺,都是积极的,有利于新三板融资效率的提升和制度的健全完善,小优化也有大功用,这些政策可以让很多三板企业受益。只不过,来的有点晚,在目前时点,很难从整体上扭转三板目前的困境。新三板市场的好转,市场信心的恢复,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增量政策推动。
“此次政策出台,我认为最大的价值就是接续上了或者说延续上了新三板扩容之后到2016年之前那段整体的建设思路,回到了当时的建设轨道,像分次发行制度就是当年隋总一直提的将要推出的'储架发行'。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新三板有可能会排除外界干扰,按照最初的顶层设计,一开始的蓝图规划,走上正确的轨道,走出正常的节奏。”上述人士说。
北京金长川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刘平安亦曾表示,“我始终认为新三板不存在出不出政策的问题,而是政策什么时候出的问题。因为国家只要搞创新,经济结构要转型,新三板市场必然要存在,必然要大力发展。”
刘平安把自2016年分层到后来的五年,叫做新三板市场化制度的完善阶段。他认为,任何一个市场的建设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上万家企业参差不齐,分层后的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就是核心问题,就是要为新三板的“骨架”填充“血肉”。到2020年,新三板只要匹配到“核心制度”,即落实“再分一层,公开发行,连续竞价交易,降门槛”这几个制度,就是非常成功的五年。
付立春表示,此次主要是针对原有的制度办法等的补充完善,达到更加规范、更加便捷、高效的目标。但全国股转公司也明确提到“综合考虑了后续增量改革的统筹协调”、“为后续深化改革措施的推出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后续“以市场分层为抓手,统筹推进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监管等各方面改革”增量改革值得期待。